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三朵金花”:温暖陪伴,就是最大的尽孝_信息

时间:2023-05-16 00:07:46    来源:奔流新闻


【资料图】

“父母把我们从小拉扯大,作为儿女,陪伴、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5月12日,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柳家营社区迎接母亲节的活动中,50岁的何西萍手捧鲜花向妈妈献上祝福。多年来,何西萍三姐妹始终如一地悉心照顾着年迈的父母,从没有因为照顾老人相互推诿。在流逝的时光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孝义美德,早已成为何家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何西萍的父亲已过耄耋之年,母亲也已76岁高龄,提起二老长寿的原因,何西萍认为,离不开“精神愉悦、家庭和睦、子孙孝顺”这12个字。的确,何家子女脸上洋溢的笑容,对父母的关爱、姐妹间的友爱,也在不知不觉中诠释了“孝”字的含义。正因如此,在由兰州晨报·奔流新闻、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主办的首届兰州社区天佑德“孝老爱亲模范”网络推选活动中,何西萍被其所在的敦煌路街道柳家营社区推荐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自古以来,孝分两种——养口体、养心智。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有所成就,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何西萍用细心、精心和耐心,诠释了养口体的孝行佳话。何西萍父母育有三个女儿,她在家中排行老二,平日里,何西萍因为工作的地方离父母家比较近,每天中午休息的一个小时,她都会去给老人做午饭。同事眼中的何西萍,每天总是行色匆匆,“这个年纪,叫一声爸爸妈妈还能有回应,是我的幸福,能照顾老人更是我的责任。”也正是这份孝心,让邻居们对何西萍孝老爱亲的一言一行都赞不绝口。如今的和睦生活,也让何西萍脸上时常洋溢着乐观的笑容,这不仅是陪伴与亲情的享受,更是家风家训的传承。

好家风的传承并不在于耳提面命的教诲,而在于点点滴滴地言传身教。一路走来,何西萍用坚持和细心照顾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非常孝顺。在老人75岁生日的时候,何西萍远在四川工作的儿子,为了给从小带大他的姥姥一个惊喜,从四川连开8个小时车赶到兰州,只为了赶上姥姥的生日宴。当孙子突然手捧鲜花和生日蛋糕出现在老人的生日宴时,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没白疼这孙子呀,年轻的时候生活苦,没享受过,现在孩子们的孝心真的很感动。”

三姐妹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接力赛,子孙们从长辈手上接下欢乐的同时,也同样接过了责任与传承。三年前,母亲患白内障,视力逐渐模糊。今年年初,何西萍带母亲来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后,成功进行手术。在母亲患白内障住院的时候,三个女儿轮流照顾着老人,老大今天包好饺子,老二就炖上鱼汤,老三则做了拿手的臊子面,“年轻的时候没吃过榴莲,这三个孩子在我生病的时候特意买来榴莲给我吃,听说这水果很贵,我还心疼了好久呢。”老人嘴上埋怨着孩子们乱花钱,但心里却明白孩子们的孝心。

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何西萍也践行着“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助着其他有困难的老人。身为综治员的她,像照顾自己父母一样对辖区孤寡老人进行入户走访、嘘寒问暖,疫情期间,她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外地朋友的母亲独居家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她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老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因为何西萍的相助,老人救治及时得以康复。  

何西萍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坚持,用赤子之心弘扬着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性光辉。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图·视频丨奔流新闻记者杨亮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